■前三季度,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099.9億元,增長0.6%,年內累計增長率首次由負轉正。
■1-9月,各區各部門提前兌現各項產業扶持政策資金超100億元。
■1-9月,我市新增債券額度343億元,比上年增加191億元,增長126%,新增債券規模超過過去三年總和。
■1-9月,全市新增減稅降費130億元,用政府收入的“減法”換取了企業發展的“加法”。
■截至9月底,累計向超過11萬家企業發放穩崗補貼和穩崗返還資金超過7.5億元。
■我市主動兌現財政扶持政策,推動重大產業項目落地。圖為中航鋰電A6項目工地,建設者們搶抓工期。陳立新 攝
今天上午,市財政局召開新聞發布會,介紹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與做好“六穩”“六?!庇嘘P工作情況。記者從會上獲悉,我市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,有效促進實體經濟恢復發展。前三季度,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099.9億元,增長0.6%,年內累計增長率首次由負轉正,反映我市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良好態勢。
財政總收入連續正增長 增幅居全省第二
今年6月以來,全市財政總收入連續四個月正增長,特別是第三季度增值稅開票金額同比增長25%以上,企業所得稅恢復至6.7%的增長速度,反映經濟活動充分復蘇和企業經營效益好轉的良好態勢。得益于此,前三季度全市財政總收入和地方級收入增幅分別比上半年回升了3.1個和2.4個百分點,兩項增幅均排名全省九地市第二,稅性比(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)全省九地市第一。
隨著推進復工復產和助企紓困成效顯現,我市經濟加速復蘇,財政運行平穩向好。1-9月,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稅收222億元,增收12.7億元,增長6.1%。高新技術企業增長強勁,生物醫藥行業以及新5G相關的集成電路、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稅收增長超過20%,支持我市財源結構進一步優化。
減稅降費“組合拳” 幫扶企業渡過難關
今年,我市落實落細各項減稅降費和企業幫扶政策,幫助企業減負增效超過200億元,惠及企業超過20萬家,助力實體經濟率先復蘇。
市區財政部門成立支持抗擊疫情政策和服務措施,落實落細各項減稅降費和企業幫扶政策,爭取上級政策支持為企業減負提效。1-9月,全市新增減稅降費130億元,用政府收入的“減法”換取了企業發展的“加法”。
財政部門通過問卷、座談會等形式開展深入調研,形成支持企業渡過難關十五條措施、鼓勵企業復工復產八條措施等惠企政策以及200多條具體措施。1-9月,各區各部門提前兌現各項產業扶持政策資金超100億元。
今年疫情防控期間,由市財政局會同市金融監管局、工信局等部門,探索運用“財政+金融”的方式幫扶企業,設立中小企業融資增信基金、技改服務基金,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。截至目前,中小企業融資增信基金已完成放款總金額逾20億元,為1228戶中小微企業提供了“低門檻、低成本、高額度、高效率”的信用貸款。
加快債券發行使用
保障重點領域建設
今年1-9月,我市新增債券額度343億元,比上年增加191億元,增長126%,新增債券規模超過過去三年總和。財政部門加快債券的發行和使用,優化政府債券投向和期限結構,資金主要投向“兩新一重”(新基建、新型城鎮化、重大基礎設施)領域,更好地發揮政府投資穩增長、擴內需作用。
安排產業扶持支出超100億元,主動兌現財政扶持政策,推動中航鋰電、天馬6代線、浪潮南方制造基地等重大產業項目落地,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步伐。多渠道統籌建設資金超500億元,有力保障翔安機場、第二東通道、第二西通道、島外新城等重點項目資金需求,有效發揮基建項目對“穩投資”的作用。
發揮財政兜底作用
助力保就業保民生
加快補齊民生短板,民生事業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保持在七成以上,其中教育支出120.9億元,增長15.6%,新增學位3.22萬個;衛生健康支出55.6億元,增長10.1%,落實疫情防控經費保障措施,加快推進川大華西廈門醫院、馬鑾灣醫院、環東海域醫院建設,提升我市醫療服務水平;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6.5億元,增長5.3%,加大重點群體就業服務(高校畢業生、退役軍人等)和困難群體(殘疾人)就業幫扶,有力落實穩就業保就業工作;住房保障支出13.3億元,增長超過1倍(126.9%),主要用于新開工建設約8000套保障房,以及續建新陽保障房二期、馬鑾灣保障房二期等一批保障房源。
今年以來,市財政局會同人社、民政等相關部門,出臺多項措施精準施策,切實保障就業民生和困難群眾基本生活。截至9月底,累計向超過11萬家企業發放穩崗補貼和穩崗返還資金超過7.5億元,累計發放失業補助金、外來人員臨時生活補助、價格臨時補貼共計3200多萬元。
咨詢請來電:0592-5534177